20 世纪 30 年代:新光束激发 Pickels灵感

20 世纪 30 年代,分析型超速离心机(AUC)的研发消息开始冲击全球之际,富有远见的科学家们便从未放弃对其进行改进的初心。

30 年代初期,法国化学家 Émile Henriot 开发出一种通过压缩空气驱动使陀螺型转头获得高转速的离心机。这项改进使超速离心机制备样品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Schlieren 光学系统也在同一时期诞生并投入应用,该系统将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主导 AUC 的应用。3

Jesse Wakefield Beams
Jesse Wakefield Beams

至此,AUC 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美国物理学家 Jesse Wakefield Beams 则推动 AUC 迈入至关重要的一步。他受 Henriot 系统启发,创造出个性化的超速离心机。事实上,这款新装置是由 Beams 的早期发明 —— 一款高速相机改造而来。

这款相机由安装在圆锥形旋转陀螺上的快速旋转镜组成。同 Henriot 发明的离心机一样,他发明的离心机中的陀螺也是由压缩空气驱动。

xcBeams 将旋转陀螺改为中空,创造出了名副其实的小型离心机 —— 因其转头转速很高(据报道,达到 180,000 ~ 1,000,000 转/分钟),他称这款离心机为超速离心机。然而,如此难以置信的速度会使转头发烫,导致分层溶液产生对流。当 Beams 着手解决该问题时,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最有前途的学生之一 Edward Greydon Pickels 也接受了改进此项发明的挑战。

直至 1935 年,Pickels 设计出令转头在真空中旋转的仪器,得以攻克转头过热的难题。(相比之下,Svedberg 的早期设计是将转头安装在低压氢气环境中。)1

随着对流问题的改善,Pickels 的超速离心机同Svedberg 的一样,离心力接近 1,000,000 x g。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此印象深刻,该机构聘请 Pickels 为其开发新仪器。随后,他开发出两种不同的仪器:一种是主要用于病毒浓缩的制备型超速离心机,另一种是用于粒度测定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机。

“两种离心机似乎必不可少。”Pickels 在 1937 年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一种用于病毒浓缩及纯化,能够容纳更多体积的液体;另一种配备适当的光学系统,用于在强离心场中测定病毒的沉降常数以研究其物理特性。”7

Pickels 与洛克菲勒研究所的新同事 Johannes H . Bauer 联手,进一步完善其分析型超速离心机。与 Svedberg 研发的机型一样,其工作原理与当今的 AUC 仪器非常相似。

.离心腔配备双石英窗,用于观察、拍摄沉降情况。石英圆盘镶嵌于固定在钢板上的圆形铜框中。窗框与钢板之间安装橡胶垫圈,形成真空密封。

在顶窗上方,一段金属管连接至相机暗箱,保护石英窗口免受尘污,同时保护相机系统免受杂散光照射。为实现摄影曝光定时,底窗上方的光路中安置电磁快门。

经局部微改善后,适用于 Pickels / Bauer 气动超速离心机的光学系统,与 Svedberg 油涡轮传动超速离心机的光学系统非常相似。7

The vacuum chamber and driving
超速离心机中的真空室与驱动机构

当 Pickels 和 Bauer 致力于其 AUC 仪器新设计研发之时,Beams 也正忙于研制自己的真空超速离心机 —— 他期待向同行们推销自己的设计。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他设计的机型结构精良,与其他机型相比更简洁、易于操作,但彼时使用 Beams 真空超速离心机的科学家并不多。1937 年这款超速离心机销量大增,但最终依然销量惨淡。仅仅几年后,一家总部设在斯德克尔摩的公司开始推销 Svedberg 的超速离心机。但或许由于其标价高达 20,000 美元,这款产品的销售情况依然不尽人意。6

Sedimentation of crystalline egg albumin in 1% solution at a speed of 60,000 RPM; photographs taken at 20-minute intervals
晶状卵白蛋白在 1% 溶液中以 60,000 转/分钟的转速沉降;拍照时间间隔为 20 分钟。

Beams 一直致力于物理学研究,作为将超速离心机用于铀同位素分离的先驱,他对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其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重要成员。

然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为 AUC 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将会是他的得意门生 Pickels。

尽管如此,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在欧美市场并未激起波澜,此后 AUC 的发展似乎止步不前。

事实上,人们还要耐心等待十余年,成功应用于商业的分析型超速离心机才将问世。

1 Koehler CSW. Developing the ultracentrifuge. Today’s Chemist at Work 2003:(2)63-66.
3 Serdyuk IN, Zaccai NR, Zaccai J.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physics: structure, dynamics, function. 1st ed.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6 Bud R, Warner D, editors. Instruments of science – an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Garland encyclopedia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1st ed. New York (NY): Garland Publishers, Inc.; 1998.
7 Bauer JH, Pickels EG. An improved air-driven type of ultracentrifuge for molecular sedimentation. New York (NY): The Laborato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Division,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1937.

联系我们